“古代体育场”:从“瓦舍”的形制入手浅析宋代体育运动的发展随着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今中国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商业广场遍地开花,令全世界惊叹不已。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也有类似的娱乐商业集中点,不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寻常时节,每天都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其繁华热闹程度较之今天也毫不逊色,那就是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瓦舍”。
作为老百姓的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宋代社会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推动了宋代体育和文明的进步。
追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宋朝在经济方面的成就可谓一骑绝尘,不论是空前繁荣的海陆贸易,还是“苏湖熟,天下足”的农业盛景,都足以印证那个时代的富庶与繁华。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各类休闲娱乐的市场需求自然水涨船高,除了酒肆茶楼的急剧增多,最具人气的“瓦舍勾栏”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瓦舍”最早诞生于宋代的贵族阶层,豪门子弟聚会玩乐时,往往高价聘请歌姬、舞妓、武师、杂技演员等,在特定场所内演出。
经过数百年的蓬勃发展,瓦舍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利,民间的富商大户在婚嫁寿诞时,也会把艺人戏子们请到闹市过一把瘾。
随着宋代经济的腾飞,城市的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大,老百姓对于文娱活动的热衷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宋代推行坊市制度改革之后,瓦舍的发展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盛况。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城内大小瓦舍不下五十余座,几乎遍布每条大街小巷,每座可同时容纳千余游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宋代瓦舍不仅数量众多、大小不一,而且建筑外观上也十分精美。临时搭建的大舞台多为屋顶结构,檐头设有圆椽、泥背、布瓦和兽饰,高超的镂刻技艺令人叫绝BWIN必赢官网。
在多处宋代遗址遗迹中,考古人员还在瓦舍现场发现了大量玻璃碎片和石雕饰品,大都造型精美极为考究。
此外,瓦舍的场地构造十分合理,完美体现了为游客观众服务的理念。与今天的商业演出如出一辙,在进行演出之前,艺人们会用栏杆等板材将瓦舍四周围起来,称为“勾栏”。
勾栏背靠戏台,三面面向观众,台下空旷的场地多设桌椅顶盖,供观者遮风避雨、谈笑休憩。在表演过程中,不时有小厮在台下穿梭进行商业买卖,是宋代经济发展高度成熟的集中体现。
宋朝建立以后,基本承袭了唐朝完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为两宋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鲜为人知的是,民间的体育活动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随着制度化和多样性的不断完善和拓展,宋代的文娱活动一度达到古代封建社会的顶峰,其中最具代表性、覆盖面最广的,当然非为民众服务的“瓦舍”莫属。那么,瓦舍中的体育文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娱乐类体育项目强调与观众的互动性,主要包括武术、舞蹈、投壶,以及各项棋类运动,不同于纯粹的观赏类节目,这些项目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消遣形式。
据《武林旧事》记载,宋代民间瓦舍的武师各个身怀绝技,不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他们或使棒、或耍刀、或舞剑、或射弓,每一样拿出来都能独当一面。
戏台上的舞蹈大都欢快热烈,尤以难度极高的“舞旋”表演最受青睐。舞者大都从小刻苦培养,一旦出名就会成为轰动全城的明星,受到老百姓的追捧,跟今天的演艺明星如出一辙。
至于棋类、投壶等项目,则以方便有趣、老少咸宜、没有时间限制等优势取胜,同样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竞技类体育项目犹如今天运动会的前身,诞生之初即以观赏性佳的特点迅速风靡全国,主要内容包括蹴鞠、相扑、举重等。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平生粗茶淡饭清心寡欲,没有太多的爱好,却唯独对蹴鞠情有独钟,观看起蹴鞠表演来竟时常忘记吃饭。
上行而下效,在上层社会的引导和推动下,全民蹴鞠的风潮迅速高涨,相关明星级球员和艺人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相扑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因其可以体现男性壮硕健美的力量感,是极具观赏性的瓦舍节目。
据《角抵》记载,观者会在赛前掷下赌注,赌赢了能获得相应的报酬。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还设立相应的规则和裁判。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高俅曾夸口自己相扑技巧举世无双,结果被浪子燕青的小厮扑三拳两脚就撂倒了,出尽了洋相。
东京打擂一节,燕青面对官府请来的相扑高手,同样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将五大三粗的莽汉打得满地找牙,令台下观众大呼过瘾。至于举重,则包含举石球、举石墩、举大鼎等特技,为现代举重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杂耍类体育项目主要包括马术、爬杆、踏索等,要求表演者具备高超的柔韧性和灵活的身体技巧,多以新奇有趣、惊险刺激著称,与现代马戏团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爬杆表演者,会在细长的竹竿上表演难度极高的攀爬动作,有些地方还会加入抓人眼球的烟火元素和妙龄少女,令观众大饱眼福,台下尖叫声不绝于耳。
除了以上三种,瓦舍艺人还有各色种类丰富的谋生手段,如说书、器乐、驯兽、魔术等,同样是瓦舍中的精彩看点。
作为大宋盛世的时代产物,宋代瓦舍不论在规模、种类还是专业化程度上,都发展到了整个古代社会空前绝后的地步。
瓦舍中的各种文娱活动,十分贴近百姓生活,极大地满足了普罗大众精神层面的需求,不仅丰富了两宋的都市文化生活,同时也将民间艺术的发展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太祖开国之后,为迅速扭转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局面,在总结前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农商并重政策。
在宽松的经济环境下,“瓦舍”的蓬勃发展无疑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租赁关系的不断完备、物质消费的良性循环,都将宋代的商业繁荣展露无遗。
从古代民间体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瓦舍”绝对算是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称其为现代职业体育的启航先驱也毫不过分。
随着瓦舍表演场地的固定、规模的拓展以及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业表演队不断涌现。专业艺人们各个身怀绝技,或蹴鞠、或相扑、或舞蹈、或骑马练射,专门以此谋生。
老百姓的热捧,最终也自下而上地影响到官府。每逢节假日期间,各地官府会定期举行传统庆典,通过瓦舍勾栏的形式举办体育赛事。
每到此时,各行各业的表演艺人们总是摩拳擦掌,因为又到了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某些艺人团体知名度特别高,还有望得到贵族甚至皇室的邀请,到最高贵的皇宫舞台上崭露头角。
与今天相比,宋代的民间艺人或许才能称得上更纯粹的艺术家,他们完全靠自己的本事和汗水吃饭,一旦傍身绝活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自己就会沦入被淘汰的窘境。
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进一步刺激消费,大大小小的瓦舍间都会铆足了劲展开良性竞争,除了在场地布置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最主要还是不断提升体育艺人的自身实力。
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想要让观众看不厌看不腻,一直保有新鲜感,就必须时常进行新老更替,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加入更多的新艺人、新节目。如今的明星“大腕”都有自己的经纪人,专门操持面向外界的商业活动和品牌维护。
值得一提的是,“经纪人”的概念可不是当代才有的,而是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作为封建社会的巅峰期,宋朝社会各方面制度趋于完备,尤其是跟商业和经济挂钩的各项法律法规,堪称历朝之楷模。
在宋代良好的市场环境下,“瓦舍”表演的发展迎来空前契机,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升级,艺人们的收入达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为了方便打理资产和营销宣传,中国最早的娱乐经纪人开始出现,艺人的才艺俨然转化为商品,由专人负责管理。
每当明星即将到一地表演,经纪人就会不遗余力地宣传造势,吸引各地观众提前购买门票。传统体育与商业模式相结合,成为宋朝社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瓦舍勾栏与体育事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仅在客观上推动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也为后世体育运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