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体的足球传奇在新中国70多年的体育历程中,没有任何一座体育场的影响力能够比北京工育场更大,它对这个国家的几代体育爱好者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特殊烙印。
上世纪的1959年,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北京这座古都兴建了十大建筑,工育场就是其中之一。建成伊始,工体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迎接第一届全运会。在那之前的一段时期,拥有当时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因为一些原因被排除在奥运会之外。中国人要让世界知道,这个东方大国不仅有为数众多的优秀运动员,同样也有能力办好属于自己的大型运动会。
不管现在的人们怎样评价如今的全运会,你都不能不承认它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的一个情结。1959年9月,落成不久后的工体迎来了一个气势恢宏的盛会。按照当时全运会的规模,不要说韩国、日本这样的亚洲国家难以望其项背,就连很多欧美强国也感到吃惊。所以,巨大的8万人工体在当时的中国人民心中早已超出一个运动场所能承载的范畴,它代表着中国人绝不屈服的精神和凛然不可侵犯的志气。当、周恩来等开国元勋坐在工体的主席台时,全国人民都为这样一个省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开幕式上,缓缓走向主席台中央,全场的欢呼震耳欲聋。在宣布第一届全运会开幕后,团体操开始的时候,毛主席还戴起了眼镜。团体操结束后便开始了工体的第一场足球比赛。
在那个年代,社会主义的国家对我国首届全运会还是很支持的,世界级足球强队苏联和匈牙利也一同来华。当时的中国队基本上还是从匈牙利留学回来的那批球员,大多都是二十六七岁,正值当打之年。苏联作为欧洲强队,优势明显,开场仅2分钟就攻破了张俊秀把守的球门。中国队自知实力与对方差距明显,只能以防守为主,全队众志成城地顶住了苏联队的大部分进攻,最终仅以0比1小负对手。
两天后苏联和匈牙利队在工育场对垒,原本匈牙利一直领先,不料最后时刻被扳平,本场比赛的精彩程度令人叫绝,让中国观众很是感叹。第二天报纸也登载了这场比赛,表示两支强队之间的比赛节奏和过程的确和中苏那场不同,球技货真价实。
第三场由中国迎战匈牙利队,如果这支欧洲的劲旅取得两球胜利,便可夺冠。面对自己在足球上的老师,中国队自知与对方实力差距悬殊,所以仍然采用防守反击的打法。在中国队顽强的防守面前,对方错失多次得分良机。比赛临近结束,中国队抓住了全场仅有的一次机会,由洗迪雄在乱军中打进一球,非常意外地以1比0战胜了匈牙利队,从而获得了三国对抗赛的第二名。
虽然爆冷获胜,取得了意外的成绩,但是中国足球界还是冷静地承认自己与苏联和匈牙利队在水平上并不处于同一个档次,如果是在对方的主场,中国队肯定会输两三个球。
对抗赛结束后,苏联和匈牙利足球队都对北京的球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北京观众非常热情,懂得尊重双方运动员,给自己球队加油助威的同时并不对客队起哄,甚至说北京球迷是世界上最文明的观众。
后来,苏联和东欧的一些球队相继访华,即便中国足球遭到国际足联的,“兄弟”国家依然顶着雷不断来访,足球也见证了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友谊。
工育场是以国家体育场的规格修建的,足球又是百姓最喜爱的运动之一,所以当时中国有重要的国际足球比赛都会把工体作为比赛场地的首选。1960年欧洲劲旅斯巴达克队与中国对待的比赛,8万人的体育场挤得没有一点多余的空间。对手同样比我们强不少,中国队拼得很凶,场面并不难看。斯巴达克依靠实力优势先下两城,中国队的陈家亮在25米以外远射砸到门柱后落入球门线的接近比分落败。
这一年的11月,北京联队同白俄罗斯队比赛时,再一次进攻中对方门将凶猛地扑向中锋年维泗,这位名将在刹那间严重骨折,当担架将他抬下场是,他的脸色煞白、没有一丝血色,观众关切地站起来目送年维泗出场。如果是在今天,谴责的声浪一定会令对方感到不自在,当时那个年代的观众无论是在给中国国家队还是北京队加油的时候总体上都是非常节制的,基本不会出现辱骂客队的现象,相反对手提出好球也会给予掌声。
工体还是甲级联赛的主要赛场,那时的联赛还没有主客场制度,最重要的比赛都放在工体。由于50年代后期那支以国家红队为班底的北京队不少球员在60年代初都退役了,所以那个时期的北京队只能在全国三四名左右徘徊,连续连年进入决赛的球队都是上海和八一。这样的决赛如果放在今天能有几千关注就不错了,可那时各地球迷的地域观念还不是很强,体育界倡导的是“国内练兵,一致对外”,两个队无论是哪一方有精彩表现都有观众为其鼓掌喝彩。1962年这两支国内强队之间决赛进行的精彩纷呈,八一队的黄肇文、周兴、盛金荣等球技了得,上海队的张正友、赵光华等人也是身手不凡,最后上海队以3比2的比分险胜,现场的北京球迷鼓掌祝贺,那样的情景在如今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1961年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和东欧的球队不再来华,中国足球只能邀请一些亚非球队。当时为了尽快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连中央领导都想办法。1964年,两个足球迷贺龙、同志商议:巴西是足球王国,水平最高,能不能请他们的职业队来华比赛?
这一步迈得可不小!中国和巴西在当时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而职业化又是中国体育界在那个时期大力批判的制度,请他们来还要支付出场费,这都超出了以往的邀请方式。不过,后来经过中央处讨论,拍板、周恩来同意,由中华体育总会发出邀请,终于把巴西职业队马杜雷拉队请来了。
这场比赛的场地依然设在北京工育场,来自足球王国的球队确实是非同凡响,上半时攻入北京队一球。北京队在雨中与对方顽强厮杀,下半场由赵清河扳平比分。马杜雷拉队全线进攻,北京队在本方门前组成了密集防守的铁桶阵,一再瓦解对方的攻势。但百密难免一疏,比赛结束前不久城池终于再次被攻陷。
北京队赛后总结,由于实力过于悬殊,只输一球的结局已经算是不错了,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见了世面。过去只听说巴西足球厉害,但不真正交手终归是没有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场比赛,队员们感受到了巴西足球的细腻技术,能在高速运动和激烈对抗中从容控球,可以通过快速多变的短传配合和交叉换位来层层渗透。在防守上巴西球队采用区域防守,抢断的时机掌握得十分恰当,补位意识也很强。北京足球界感到只有多与外界高水平球队接触交流,才能尽快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然而,在那个年代这样与世界强队直接交锋的机会终究还是太少了。
在一些比赛中,虽然在实力方面与外国职业球队相比有很多差距,但是凭借主场优势中国队还是屡有上佳的表现,但是遇弱不强的毛病在这时已经暴露出来。1964年10月,中国队表现失常,在工体出人意料地以0比2负于实力弱于自己的巴基斯坦队,这场不应该出现的失利气得在现场观看的贺龙老总当即决定解散那支国家队。
1966年爆发,火爆的足球比赛戛然而止。深受球迷喜爱的工体成为了集会甚至是批斗的会场。直到70年代初期,体育成为国家与外界交往的一个出口,足球比赛也在工体悄然恢复。由于当时群众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八个样板戏占据了人们所有的娱乐天地,所以球场无疑成为了难得的解闷儿场所。哪怕一些以前并不喜爱足球的人们也来到工体凑热闹,并从此培育了一批新的球迷。70年代在工体进行的国际比赛票价一般只要2角钱,普通工人也消费得起。现在很多年纪较大的球迷都认为,在那个寂寞的年代,是工体的足球比赛让他们热爱上了这项运动。
虽然1965年的中国队被誉为是建国以来最强的国家队,但几年的荒废使他们的水平大降,令人惋惜。即便这样,那支球队在亚洲的相对水准也远远高于今天。徐根宝、高丰文、戚务生、胡金刚、王后军等球员分出后仍然踢了几年,而这期间冒出的如容志行、李宇宙、迟尚斌等一些年轻球员也让人中国球迷看到了新的希望。
那个时期邀请的球队都是亚非球队,为了体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中国队常常要礼让非洲球队,比如原本可以3比0获胜的比赛,总要让对方也进一两个。那时喀麦隆队也是被中国队礼让的对象之一,但他们后来的进步神速,成为世界杯的常客,还曾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闯入8强,把中国队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那支国家队的主教练年维泗回忆,那时的比赛不仅常常爆满,国家高级也不时光临现场,1972年周总理已经身患绝症,依然来观看比赛以此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周总理和年维泗握手时,年维泗非常崇敬地弯腰向老人问好,这个时刻被摄影记者记录下来,成为了经典的瞬间。年维泗后来说这是他自己一生最珍贵的照片。
1977年长城杯足球赛自北京举行,工体当然是主会场。决赛的两支球队是中国青年队和香港队,那天与平日比赛有些不同,比赛延时了一个小时,麦克风突然宣布:来观看这次比赛的有同志。
在场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喊叫起来,这是小平同志复出后第一次公开露面,这个消息顷刻间被传向全世界。这个发生在足球场上的时刻也预示着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对世界杯进行了第二次冲击,主场的不二选择当然是北京工育场。不少国内老资格球迷都认为那届国家队的比赛相当精彩刺激,至今踢起来仍然是津津乐道,队内容志行、古广明、沈祥福等球员的技术能力在今天的国足身上已经见不到了。
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比赛,苏永舜率领的中国队的首个主场比赛是对新西兰队,那一天工体坐满了8万名观众,这是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比赛,全国球迷都非常紧张。新西兰横冲直撞的力量型打法令中国队很不适,尤其是他们粗野的飞铲更是使中国队核心容志行受伤被担架抬下送到医院,在北京本该取胜的比赛最后只能以0比0结束。接着在新西兰的比赛,客场作战又缺少主力容志行的中国队以0比1败北。
前两场比赛仅仅取得1分,中国队被推到了悬崖边上。之后对亚洲最强球队科威特(1980年亚洲杯冠军)的比赛,如果再输则铁定无缘出线。为了加强中场左路的调度和配合,苏永舜急调已经到泰国参加泰王杯的北京队球员刘立福,与左路另一位北京球员沈祥福搭档。
后来一名球迷回忆现场说,那时候的人们把比赛完全和国家荣誉同等看待,所以体育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像是比赛的参与者,玩命给中国队加油助威,很多人的嗓子都喊哑了。当容志行为国家队顶进第一球后,这个看待都在蹦跳中有晃动的感觉。有趣的是,现场还有一名知识分子提醒大家:“不要跺脚,这样会产生共振!”
领先后的中国队禁区内犯规,被判点球,全场愕然。只见守门员李富胜如灵猫般扑住对方射来的点球,全场再次沸腾。气势大振的中国队在此后又打进2球,面对强敌获得了3比0的大胜,成就了中国国家队队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
之后再对沙特的两场比赛中,国家队也都表现神勇,取得了胜利。其实那次外围赛中国队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世界杯的大门,如果不是沙特毫无体育精神的放水以及我们自己事先接受了不合理的赛程安排,中国足球的世界杯之梦将提前20年实现。
1985年5月19日,占尽优势的中国队出人意料地以1比2败给了香港队,失去了晋级世预赛最终阶段比赛的机会。北京工育从的8万球迷和无数电视机前的关注一起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大震颤。当印度主裁判一声长长的终场哨音响起,全场观众如同参加葬礼,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各自的心像被一条无形的绳索着,沙哑的嗓子梗塞了,手中的旗帜卷缩着,人们愣愣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在痛苦的接受着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事实。谁能想到,几分钟之前还是浪涛翻滚的工体此刻竟然像是冻结了的北冰洋。
四年的期待和盼望瞬间被毁灭,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怨恨、愤懑、失望的感情在人们心中涌动着。中国足球队的队员们也坐在休息室里,发呆,啜泣,叹息。紧闭的铁门外,人们有节奏地吼叫着:“曾雪麟滚出来,中国队滚出来!”震耳欲聋的吼叫简直可以把整个屋子埋葬。为确保中国队的安全,他们被告知暂时不要离开休息室。
心理上失去控制的年轻球迷走上了街头,寻找着各自发泄的对象。工体外一些汽车的车窗玻璃被砸得粉碎,几十个垃圾桶一个接一个地被踹倒。一座治安亭和一座交通亭也成了一群年轻人的眼中钉,他们不知从哪里迸发出的力量,竟将这些庞然大物推倒在地。不一会儿的功夫,2000名全副武装的出动,40辆卡车紧跟着红灯闪亮的警车疾驰而来。与此同时,各国的驻京记者站的记者也纷纷驱车赶来,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先进的设备,把中国大地上从未发生过的事件报道出去。这个事件的确给中国的体育赛事提了个醒,船可载舟亦可覆舟,而球迷看球不能失去理智BWIN必赢官网。
“5.19”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和审视当年发生的这个事件当然会令人遗憾和叹息,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件事也对日后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自那以后,工体以及北京其他赛场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规模的事件。从1985年5月19日,人们开始思考并且讨论研究,一些报刊媒体也首次提出,希望体育部门的领导在严厉批评别人的同时也能作一些自我批评。5.19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学思考绝非简单的局限于足球领域,它至少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事实:渗透进现代文化生活的城市也在造就着新一代的城市青年。
随着1994年足球职业化的改革,国内的足球环境再度火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商业比赛,工体重新迎来辉煌。AC米兰、阿森纳、古利特、罗马里奥、马拉多纳等世界级球队和巨星的来访是工体成为国内体育界的梦幻舞台,在工体进行的比赛球票也一度成为面值甚高的抢手货。那时北京国安队和中国国家队接连战胜了一些世界大牌球队,商业比赛的胜利层级给国内球迷制造了一个并不真实的虚假幻像。
1996年,国安把联赛主场从先农坛迁移到了工体,从此这里成为无数京城球迷牵肠挂肚的地方。“国安永远争第一”的高亢队歌伴随着球迷的呐喊,成为了当时北京极具特色的一景。“工体不败”曾让国内球迷引以为傲,但是之后国奥和国家队在一系列亚洲重要比赛的惨败使人们逐渐醒悟,球迷们终于明白,在商业比赛中面对强队取得的胜利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参考意义,商业赛的繁荣并不能真正提升中国足球的水平。
2003年皇马首次来到北京,齐达内、罗纳尔多、贝克汉姆等巨星齐聚工体。那时正是告别非典疫情后不久,11名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医护人员幸运的得到为皇马球员献花的机会。本来事先安排的是每人献给每个球员一束花,但是比赛前11名一起奔向人气最高的万人迷贝克汉姆,出现了十分有趣的一幕。
2004年,中国队原本有在工体创造历史的机会。当时的国足主要以参加过02年世界杯的球员为班底,在亚洲依然具备一定竞争力。依靠自身实力以及东道主的优势,一路闯入决赛。在最后的决赛中,日本队的手球破门使中国队失去了在家门口捧杯的希望,国足遗憾的没能登上亚洲之巅。赛后虽然主教练阿里汉通过拒绝领奖的方式表示,但终究是木已成舟、无济于事。